档案管理工作中电子文件该如何鉴定?
电子文件的鉴定,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归档电子文件的原始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即是否在真实环境中形成的,经过审批的电子文件;是否经过事务处理并有结果的电子文件;是否组成完整的系统的电子文件。二是确定电子文件的价值和保管期限。这主要取决于电子文件内容所含信息的价值及社会对它的需求。
电子文件的鉴定,主要是在归档前,电子文件形成部门在档案部门的协助下,对归档的电子文件内容进行鉴定。鉴别电子文件的价值,同时对其记录的载体进行检查、检测,对所需的软硬件环境做出说明,并根据电子文件的内容价值划分保管期限,提出在保管期限内相应的技术环境要求。归档后,在电子档案管理过程中也有鉴定问题,其主要任务是对已到保管期限的电子档案重新审查鉴定,把失去保存价值的电子档案剔除销毁。这两个阶段的鉴定工作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归档时的鉴定是基础,电子档案管理过程中的鉴定是前一阶段鉴定的继续和补充。
电子文件鉴定时要特别注意:一是确定电子文件的原始性、真实性。电子文件的更改非常容易,往往不留痕迹。所以,鉴别归档的电子文件是否就是形成时的、有效的电子文件,即确认其原始性、真实性则是首要任务。在鉴定方法上,若电子计算机网络上有记录系统,可与记录系统所记载的形成、修改、批准时间等方面对照来鉴别其原始性、真实性。如载体传递,要用有无登记、记录等管理制度来确认其原始性、真实性。二是鉴定和检测要两相结合。电子文件是内容、载体显示电子文件的计算机软、硬件平台的组合。有了这个组合,我们才知道电子文件的内容是什么。电子文件的载体若有病毒、损坏,就不可能知道电子文件的内容;软件与硬件平台不一致,载体所载电子文件内容是什么也不可能知道;载体不能被计算机软、硬件平台确认,也不会知道电子文件的内容。这些只有通过检测才能够确认。
与纸质文件鉴定一样,电子文件的鉴定也要成立组织.明确程序。
电子文件的归档范围可以参照国家关于纸质文件材料归档的有关规定执行,并应包括相应的背景信息和元数据。
电子文件保管期限和密级的划分工作,可以参照国豪关于纸质文件材料密级和保管期限的有关规定执行。电子文件的背景信息和元数据的保管期限应当与内容信息的保管期限相一致。
归档电子文件的鉴定销毁,可参照国家关于档案鉴定销毁的有关规定执行。需要注意的是,销毁电子文件时要了解逻辑删除与物理删除的区别,属于保密范围的归档电子文件,如存储在不可擦除载体上,应连同存储载体一起销毁。不属于保密范围的归档电子文件可进行逻辑删除。
档案管理工作中电子文件该如何鉴定?安徽大档家档案管理软件,专注于数字档案建设数十年,拥有丰富的数字档案室建设经验,现已全面适配国产化,软件操作简单,界面美观、简洁,无需培训即可上手使用。档案管理软件系统咨询:18505518392